![]()
当北风吹过枝头,把银杏树染黄的时候,当清晨的草地上挂满了白霜,伴着一阵冷风的时候,街上糖烤栗子的甜香飘到鼻尖,这个季节特有的温暖信号被激活。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——霜,也到了。霜又名严霜、霜刀、霜剑。有句农谚:“霜冻百草枯”。从此,北方的一切渐渐安静下来,昼夜温差也达到了最大。它既是大自然“冬藏”的前奏,也是人体从“汇合”走向“保暖保养”的关键节点。 《尊胜八录》云:“三月之秋,谓之荣平,饮食以热为主。”民间还有一句谚语:“冬施养分,不如施霜”。在众多SE中板栗,这个被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“秋日骄阳”,带来了千年温暖的智慧,为寒冷的冬天注入了能量。板栗,学名毛栗,被誉为“秋果之王”。它的果实被锋利的刺壳包裹着,里面含有两到三个棕色的果仁。果仁饱满、圆润、充满糯性。早在《诗经》中,就有“树为榛栗,椅为桐梓”的记载,描述了先民们在庭院里种植栗树和榛树,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。宋代苏辙更称赞他“衰老会腰腿有病,山老汉服栗子老方”,足见古人用栗子养生的智慧。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,按100克鲜板栗可食部分计算,约含188kcal的能量[1],大约相当于50g生米煮成的一碗米饭。它富含碳水化合物(约42.2克),是一种复合型多糖,含有优质碳水化合物,能缓慢升高血糖。适合正在减肥控糖的人,代替精白米粉,少量食用。此外,还含有约1.7g ng膳食纤维,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环境;含维生素C约24mg,几乎是西红柿(14mg/100g)的两倍;它含有约442毫克钾,这是一种天然电解质,具有调节血压、消除水肿的作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栗子富含钙(17mg/100g)和磷(89mg/100g)。这两种矿物质就像人体内的精密齿轮:钙形成骨骼的“铁架”,磷则像“混凝土”一样填充并强化骨骼。两人共同作用,增强骨密度,提高骨硬度。从中医食疗角度来说,板栗性温,归脾、胃经。 《千金方》记其“存气,厚肠胃,补肾气”,又称“肾果”。其营养价值拥有三位“黄金搭档”。一是健脾胃、暖心除寒。可以搭配甜香桂花栗子粥,即栗子+糯米+桂花,暖胃驱寒;还可以搭配栗子鸡汤,与鸡肉温补,与栗子同用,健脾,适合脾胃虚弱者。二是补肾强筋,抗寒邪。 《本草纲目》称板栗“主肾霜后应藏肾气。如板栗炖羊肉,可温肾固精,可缓解手足关节冰凉。栗子糕与核桃蒸捣烂,可补肾健脑。三是抗氧化、抗炎。栗子富含 维生素C和多酚,有助于有效清除自由基,延缓脂质氧化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[2]。秋季美食清单:糖炒栗子所需食材:生栗子500克、粗沙200克、冰糖15克工具:铸铁锅、木锅铲专用 步骤:①浸泡:将栗子用温水浸泡15分钟,然后在栗子1/3深度处划十字刀; ②炒:将铸铁锅烧热,倒入粗砂,搅拌均匀。烧热,加入栗子和冰糖,中火炒至冰糖融化裹住栗子,转小火继续搅拌,直至栗子壳焦黄,香气四溢; ③关火继续翻炒1分钟,用余热小火煮5分钟左右。注意:建议每日食用量为15~20片(约100g)。食用过多很容易引起出血。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不加糖烘焙,并控制总摄入量。双江饮食必须顺食之道,适时生长。板栗之美,在于对传统文化“形似”哲学的完美诠释。圆形的外壳如石,里面的金仁如脑,与“补肾填精”的方法不谋而合。在这个“树露化霜”的季节里,你们你也可以效仿古人的智慧,纺出这种粘甜的味道来抵御寒冷的冬天。文中的菜品在食堂小吃摊上都有售,敬请期待!作者简介 冯立业,医师,硕士。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(King's College London)临床营养学专业。擅长诊断和治疗肥胖、低蛋白血症、贫血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复杂营养性疾病。擅长减肥、规范妇科肿瘤营养管理,制定围手术期、放化疗期个性化精准营养和生活方式计划,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门诊时间: 东校区:周三下午;西校区:周二全天、周四下午(网络诊疗与西校区同步)参考文献:[1]》选项卡《中药成分标准第六版第一卷》[M].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.2018 [2]麦艳群,王梦帅,王章志,佟伟尚,高华山.板栗多酚的提取、药理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[J].云南化工,2025, 52(8):13-18.图文:冯 丽莹策划审核:刘晓丽冯丽莹编辑:宣传中心北京妇产科医院布马利克在搜狐查看更多